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会计职称 > 考试大纲

2006年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大纲(三)

时间:2005-12-25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中级职称】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赶快报名吧!

公司回购股票的动机主要有:

(1)提高财务杠杆比例,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2)满足企业兼并与收购的需要;

(3)分配企业超额现金;

(4)满足认股权的行使;

(5)在公司的股票价值被低估时,提高其市场价值;

(6)清除小股东;

(7)巩固内部人控制地位。

(三)股票回购应考虑的因素

公司回购股票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股票回购的节税效应;

(2)投资者对股票回购的反应;

(3)股票回购对股票市场价值的影响;

(4)股票回购对公司信用等级的影响。

(四)股票回购的负效应

股票回购可能对上市公司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有:

(1)股票回购需要大量资金支付回购的成本,易造成资金紧缺,资产流动性变差,影响公司发展后劲;

(2)回购股票可能使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更注重创业利润的兑现,而忽视公司长远的发展,损害公司的根本利益;

(3)股票回购容易导致内幕操纵股价。

第十章 财 务 预 算

[基本要求]

(一)掌握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掌握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掌握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

(二)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

(三)掌握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四)熟悉固定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熟悉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熟悉定期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

(五)了解财务预算的含义与功能;了解财务预算在财务管理环节和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预算的含义与体系

一、财务预算的含义与功能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具有规划、沟通和协调、资源分配、营运控制和绩效评估的功能。

二、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全面预算是根据企业目标所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三大类内容。

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经营期决策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因此,它在全面预算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固定预算方法与弹性预算方法

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固定预算方法和弹性预算方法两大类。

(一)固定预算方法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固定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水平作为惟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固定预算方法存在过于机械呆板和可比性差的缺点。

(二)弹性预算方法

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是指为克服固定预算方法的缺点而设计的,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以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能够适应多种情况预算的一种方法。

与固定预算方法相比,弹性预算方法具有预算范围宽、可比性强的优点。

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的主要方法包括公式法和列表法。

编制弹性利润预算的方法包括因素法和百分比法。

二、增量预算方法与零基预算方法

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方法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增量预算方法和零基预算方法两大类。

(一)增量预算方法

增量预算方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增量预算方法的假定前提有:

(1)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必需的;

(2)原有的各项开支都是合理的;

(3)增加费用预算是值得的。

增量预算方法的缺点是:

(1)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可能导致保护落后;

(2)滋长预算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

(3)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二)零基预算方法

零基预算,又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零基预算的优点是:不受现有费用项目和开支水平限制;能够调动各方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其缺点是工作量大,编制时间较长。

三、定期预算方法与滚动预算方法

编制预算的方法按其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可分为定期预算方法和滚动预算方法两大类。

(一)定期预算方法

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预算编制的方法。

其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其缺点是远期指导性差、灵活性差和连续性差。

(二)滚动预算方法

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滚动预算按其预算编制和滚动的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混合滚动三种方式。

与传统的定期预算方法相比,按滚动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具有透明度高、及时性强、连续性好,以及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等优点。

第三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

一、现金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

(一)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

现金预算亦称现金收支预算,是反映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它需要以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为依据编制。

(二)现金预算编制的流程

1.编制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需要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利润确定的预计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等参数进行编制。

2.编制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需要根据预计的销售量,并考虑预计期初存货和预计期末存货等因素按品种分别编制。

3.编制直接材料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以生产预算、材料消耗定额和预计材料采购单价等信息为基础,并考虑期初、期末材料存货水平编制。

4.编制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

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应根据销售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的相关数据和适用税率资料来编制。其中,预计应交增值税可按简捷法和常规法两种方法估算。

5.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应根据已知的标准工资率、标准单位直接人工工时、其他直接费用计提标准和生产预算中的预计生产量等资料编制。

6.编制制造费用预算

在变动成本法下,制造费用预算可按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内容分别编制。其中,前者可根据单位产品预定分配率和预计的生产量进行预计;后者可在上年的基础上根据预期变动加以适当修正进行预计。

7.编制产品成本预算

产品成本预算通常以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

8.编制期末存货预算

期末存货预算是指为规划一定预算期末的在产品、产成品和原材料预计成本水平而编制的一种日常业务预算。

9.编制销售费用预算

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非常接近,也可将其划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费用。但对随销售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变动性销售费用,只需要反映各个项目的单位产品费用分配额即可。对于固定性销售费用,只需要按项目反映全年预计水平。

10.编制管理费用预算

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按项目反映全年预计水平;第二种方法将管理费用划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费用,对前者再按预算期的变动性管理费用分配率和预计销售业务量进行测算。

11.编制经营决策预算

经营决策预算是指与短期经营决策密切相关的特种决策预算。该类预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制定最优生产经营决策和存货控制决策来合理地利用或调配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本类预算通常是在根据短期经营决策确定的最优方案基础上编制的,因而需要直接纳入日常业务预算体系,同时也将影响现金预算等财务预算。

12.编制投资决策预算

投资决策预算是指与项目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特种决策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由于这类预算涉及长期建设项目的投资投放与筹措等,并经常跨年度,因此,除个别项目外一般不纳入日常业务预算,但应计入与此有关的现金预算与预计资产负债表。

13.编制现金预算

(三)财务费用预算的编制

财务费用预算是指反映预算期内因筹措使用资金而发生财务费用水平的一种预算。就其本质而言该预算属于日常业务预算,但由于该预算必须根据现金预算中的资金筹措及运用的相关数据来编制,故将其纳入财务预算的范畴。

二、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财务预算中的预计财务报表主要包括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一)预计利润表的编制

预计利润表是指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预算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成果(包括利润总额、净利润)计划水平的一种财务预算。

该预算需要在销售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等日常业务预算的基础上编制。

(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预计资产负债表是指用于总括反映企业预算期末财务状况的一种财务预算。

预计资产负债表中除上年期末数已知外,其余项目均应在前述各项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的基础上分析填列。

第十一章 财 务 控 制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控制的分类

(二)掌握财务控制的基本要素;掌握财务控制的方式

(三)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含义、类型、特点及考核指标

(四)掌握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方式和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五)掌握责任预算、责任报告的编制方法和责任考核的要求

(六)熟悉财务控制的含义与特征

(七)了解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控制的含义与种类

一、财务控制的含义与特征

财务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和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其特征是:以价值形式为控制手段,以不同岗位、部门和层次的不同经济业务为综合控制对象,以控制日常现金流量为主要内容。

二、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

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简明性原则。

三、财务控制的种类

1.按照财务控制的内容,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2.按照财务控制的功能,可分为预防性控制、侦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指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3.按照财务控制的时序,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类。

4.按照财务控制的主体,可分为出资者的财务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控制和财务部门本身的控制。

5.按照财务控制的依据,可分为预算控制和制度控制。

6.按照财务控制的对象,可分为财务收支控制和现金控制。

7.按照财务控制的手段,可分为定额控制(绝对控制)和定率控制(相对控制)。

第二节 财务控制的要素与方式

 一、财务控制的要素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统称,包括企业风险管理观念、风险文化、诚信与价值观、员工的胜任能力、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组成、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授予权利和明确责任的方式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等。

(二)目标设定

财务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1)合理配置和使用财务资源,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