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会计职称 > 考试大纲

2006年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大纲(三)

时间:2005-12-25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中级职称】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赶快报名吧!

(2)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4)遵循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和企业已制定的财务会计政策。

(三)事件识别

事件是指可以影响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事项,如银行信贷、利率、汇率等政策的调整,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等。

(四)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指管理层分析、评价和估计对企业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的过程。管理者应当从可能性和影响这两个角度评估事项,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五)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

(六)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七)信息与沟通

信息主要是指会计系统所提供的内部与外部信息。它是公司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业务处理的各种方法和记录,包括文件预先编号、业务复核、定期调节等。

沟通是指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有效信息给适当的人员,通过沟通,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知悉其在财务控制中的责任。

(八)监控

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包括

1)持续的监督活动;

2)个别评估;

3)报告缺陷。

 二、财务控制的方式

财务控制的方式主要包括授权批准控制、职务分离控制、全面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独立检查控制和业绩评价控制等。

(一)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是指对某一大类业务或某项具体业务的政策决策。授权通常包括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方式。批准是检查已确立的授权条件得到满足的实际步骤。

(二)职务分离控制

职务分离控制是指将处理某种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职责分派给不同的人员,使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对其他有关人员的工作的一种自动的检查。

职务分离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及时发现职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常见的不相容职务包括:业务授权与执行职务相分离;业务执行与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与记录职务相分离;记录总账与明细账职务相分离;经营责任与记账责任相分离;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职务相分离。对一项经济业务处理全过程的各个步骤也要分派给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

(三)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是以全面预算为手段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所进行的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建立预算体系;编制和审定预算;下达预算指标;授权预算执行;监督预算执行;分析预算差异、考核预算业绩等。

(四)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

(1)限制接触财产;

(2)定期盘点清查;

(3)记录保护;

(4)财产保险;

(5)财产记录监控。

(五)独立检查控制

独立检查控制是指由业务执行者以外的人员对已执行的业务的正确性所进行的验证,又称内部稽核。

一个有效的独立检查控制应当满足三个条件:(1)检查工作由一个和原业务活动、记录、保管相独立的人员来执行;(2)不管采用全部复核或抽样复核,复核工作须经常进行;(3)错误和例外须迅速地传达给有关人员以便更正。

(六)业绩评价控制

业绩评价,是指将实际业绩与其他标准,如前期业绩、预算和外部基准尺度进行比较,对营运业绩等进行评价。

第三节 责 任 中 心

一、责任中心的含义与特征

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责任中心的特征包括:

(1)它是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实体;

(2)具有承担责任的条件;

(3)责任和权利皆可控;

(4)有一定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活动;

(5)便于进行责任会计核算。

责任中心可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二、成本中心

(一)成本中心的含义

成本中心是指只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的范围最广,只要有成本费用发生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成本中心,从而在企业形成逐级控制、层层负责的成本中心体系。

(二)成本中心的类型

成本中心包括技术性成本中心和酌量性成本中心。技术性成本是指发生的数额通过技术分析可以相对可靠地估算出来的成本,如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等。技术性成本在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弹性预算予以控制。

酌量性成本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数额的多少是由管理人员的决策所决定的,主要包括各种管理费用和某些间接成本项目,如研究开发费用、广告宣传费用、职工培训费用等。酌量性成本在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其控制应着重于预算总额的审批上。

(三)成本中心的特点

成本中心具有只考虑成本费用、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的特点。其中,可控成本具备三个条件,即可以预计、可以计量和可以控制。

(四)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

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包括成本(费用)变动额和成本(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

成本(费用)变动额=实际责任成本(费用)-预算责任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变动率=成本(费用)变动额/预算责任成本(费用)×100%

三、利润中心

(一)利润中心的含义

利润中心是指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二)利润中心的类型

利润中心的类型包括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两种。自然利润中心具有全面的产品销售权、价格制定权、材料采购权及生产决策权。人为利润中心也有部分的经营权,能自主决定本利润中心的产品品种(含劳务)、产品产量、作业方法、人员调配、资金使用等。一般地说,只要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就可以将企业大多数生产半成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中心改造成人为利润中心。

(三)利润中心的成本计算

在共同成本难以合理分摊或无需共同分摊的情况下,人为利润中心通常只计算可控成本,而不分担不可控成本;在共同成本易于合理分摊或者不存在共同成本分摊的情况下,自然利润中心不仅计算可控成本,也应计算不可控成本。

(四)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

1.当利润中心不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时,其考核指标是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指标等于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与可控成本总额(或变动成本总额)的差额。

2.当利润中心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取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其考核指标包括:

(1)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

(2)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

(3)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

四、投资中心

(一)投资中心的含义

投资中心是指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投资中心必然是利润中心,但利润中心并不都是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没有投资决策权,而且在考核利润时也不考虑所占用的资产。

(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

除考核利润指标外,投资中心主要考核能集中反映利润与投资额之间关系的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

1.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又称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中心所获得的利润与投资额之间的比率,可用于评价和考核由投资中心掌握、使用的全部净资产的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润率=利润÷投资额×100%

或=资本周转率×销售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其中,投资额是指投资中心的总资产扣除对外负债后的余额,即投资中心的净资产。

为了评价和考核由投资中心掌握、使用的全部资产的总体盈利能力,还可以使用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100%

投资利润率指标的优点有:能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具有横向可比性;可以作为选择投资机会的依据;可以正确引导投资中心的经营管理行为,使其长期化。该指标的最大局限性在于会造成投资中心与整个企业利益的不一致。

2.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按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收益率

或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反映投入产出的关系,能避免本位主义,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

第四节 责任预算、责任报告与业绩考核

一、责任预算

(一)责任预算的含义

责任预算是指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可控成本、收入、利润和投资等为对象编制的预算。它是企业总预算的补充和具体化。

责任预算指标包括主要责任指标(即各个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和其他责任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设备完好率、出勤率、材料消耗率、职工培训等)。

(二)责任预算的编制

责任预算编制程序有两种:一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自上而下地将企业总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层层分解。二是各责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预算指标,由下而上、层层汇总,最后由企业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汇总和调整。实际工作中,责任预算最终确定前,需要上下结合,反复沟通。

在集权组织结构下,通常采用第一种程序;在分权组织结构形式下,多采用后一种程序。

二、责任报告

责任报告是指根据责任会计记录编制的反映责任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揭示责任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差异的内部会计报告。通过编制责任报告,可完成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和考核。

责任报告是自下而上逐级编报的,随着责任中心的层次由低到高,其报告的详略程度从详细到总括。

三、业绩考核

业绩考核是指以责任报告为依据,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借以考核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实施奖罚,促使各责任中心积极纠正行为偏差,完成责任预算的过程。

业绩考核应根据不同责任中心的特点进行。成本中心只考核其权责范围内的责任成本(各项可控成本);利润中心只考核其权责范围内的收入和成本,重点在于考核销售收入、边际贡献和息税前利润;投资中心除了要考核其权责范围内的成本、收入和利润外,还应重点考核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

第五节 责任结算与核算

一、内部转移价格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责任结转时所采用的价格标准。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时,必须考虑全局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自主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内部转移价格主要包括市场价格、协商价格、双重价格和成本价格等。

二、内部结算

内部结算是指企业各责任中心清偿因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按内部转移价格计算的债权、债务。

按照内部结算的手段不同,可分别采取内部支票结算、转账通知单和内部货币结算等方式。

三、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责任转账)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由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对实际发生或发现损失的责任中心进行损失赔偿的账务处理过程。

责任转账的目的是为了划定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使不应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

责任转账的方式可采取内部货币结算方式和内部银行转账方式。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的种类、含义、原理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掌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的指标与方法

(三)掌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

(四)了解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了解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五)了解财务综合分析的含义及特点

(六)了解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含义和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