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
【辅导】中级审计师考试辅导 基础班+习题班+冲刺班=300元 辅导紧跟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一网打尽。边学边练,全真模拟考场检验学习效果。 |
2.财政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减税收,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供给。
知识点七、财政政策类型(掌握)
(一)按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
扩张性 | ◆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用于需求不足时 ◆载体: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
紧缩性 | ◆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用于需求过旺时 ◆载体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
中性 | 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 注意: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取决于目前的预算收支情况)。 |
(二)按财政政策主体对调整对象的反应情况分类
积极(相机抉择、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消极(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 | |
定义 | 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的财政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的财政政策。 | 不需要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 |
工具 | ◆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 ◆调整税率; ◆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 ◆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 提示:不包括改变利率,再贴现率等货币工具 |
◆累进税率 ◆转移支付 |
知识点八、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大会增加总需求,扩大国民收入,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造成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提高私人投资的成本,使得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从经济活动当中“挤”了出来,结果抵消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扩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