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审计师 > 复习指导

2013年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笔记:第二章

时间:2013-08-13  来源:中华会计考试网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辅导】中级审计师考试辅导 基础班+习题班+冲刺班=300元
辅导紧跟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一网打尽。边学边练,全真模拟考场检验学习效果。

补充:自动稳定器:转移性支出和累进的所得税制度的结合。

原理:经济过热,个人和企业收入会增加,转移性支出就会自动下降,达到累进税率的标准的就会多,就会多交税;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就下降,抑制了消费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反之类推。

知识点五、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结构分析

(一)规模分析

1.定义:一定财政年度内政府安排的公共支出的总额,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社会资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动规模和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重要指标。

2.决定因素:取决于一国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主要受经济、政治、社会三个因素的影响。

①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

②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③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二)结构分析

1.格局:

(1)经济建设的支出:从长期趋势看其比重是逐步下降。

(2)社会文教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3)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例增加。

2.措施:

(1)向三农倾斜

(2)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倾斜

(3)加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

(4)保持对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的公共投资力度

(5)为国家的政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知识点六、财政政策目标

观点:财政政策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增长

链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优化资源配置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1.核心问题: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重点放在社会经济环境和非营利性事业上。

2.第二个问题: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3.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通过改进资金供给方式(如拨款改为贷款)、强化预算约束等措施

(二)收入分配公平

收入公平分配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这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

(三)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通过财政支出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的对比关系调节。

1.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反之减少。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