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审计师 > 复习指导

2013年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笔记:第一章

时间:2013-08-06  来源:中华会计考试网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辅导】中级审计师考试辅导 基础班+习题班+冲刺班=300元
辅导紧跟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一网打尽。边学边练,全真模拟考场检验学习效果。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概论

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滞胀: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

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

注意:微观研究个体经济活动,但总体经济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因为个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2.研究内容

(1)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2)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知识点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掌握)

观点1:微观经济学认为完全靠市场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就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观点2: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会造成市场失灵,需要由政府进行干预。

链接:(P8)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也需要由政府进行干预。

(一)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的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公共物品的例子:国防、警察、广播电视、灯塔等

3.政府干预方式: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体决策(个人或企业)来解决,必须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二)外部性

1.定义: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分类  定义  例子  影响 
外部经济(正外部性)  生产外部经济  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企业培训雇员  ◆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消费外部经济  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家庭对环境绿化 
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  生产外部不经济  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排放污水  ◆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