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 |
【中级职称】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赶快报名吧! |
1.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2.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间接拥有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指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3.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和控制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二)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通常情况下,母公司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存在如下情况之一者,应当视为母公司能够对其实施控制,因而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
1.通过与该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
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公司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公司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包括:
1.已准备关停并转的子公司。
2.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
3.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
4.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
5.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6.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
如果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应按下列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1.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出售或购买子公司对企业报告期(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以及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
2.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应将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3.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单列“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第五节 会计报表附表
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二、利润分配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
三、分部报表
(一)分部报表是反映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以及负债总额情况的报表
分部报表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业务分部报表和地区分部报表。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提供单项产品或劳务,或一组相关的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着不同于其他业务分部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着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中经营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
(二)凡是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应当纳入分部报表编制的范围
1.分部营业收入占所有分部营业收入合计的10%或以上(这里的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下同);
2.分部营业利润占所有盈利分部营业利润合计的10%或以上;或者分部营业亏损占所有亏损分部营业亏损合计的10%或以上;
3.分部资产总额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合计的10%或以上。
在按上述条件确定分部报表的编制范围时,应注意下列限制:
如果按上述条件纳入分部报表范围的各个分部对外营业收入总额低于企业全部营业收入总额75%的,应将更多的分部纳入分部报表编制范围(即使未满足上述条件),以至少达到编制的分部报表各个分部对外营业收入总额占企业全部营业收入总额的75%及以上。
纳入分部报表的各个分部最多为10个,如果超过,应将相关的分部予以合并反映;如果某一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总额占企业全部营业收入总额90%及以上的,则不需编制分部报表。
如果前期某一分部未满足条件而未纳入分部报表编制范围,本期因经营状况改变等原因达到上述条件而应纳入分部报表编制范围的,应对上年度的数字进行调整,以使数字具有可比性。
第六节 会计报表附注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方便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2)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6)企业合并、分立;
(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9)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二、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一)关联方关系及其特征
关联方一般指有关联的各方。关联方关系则指有关联的各方之间的内在关系。两方或多方形成关联方关系通常具有的特征包括:①关联方涉及两方或多方,一个企业不可能构成关联关系;②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这种影响包括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或被施加重大影响;③关联方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交易的公允性。
(二)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
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应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也应将其视为关联方。
关联方关系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
1.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受一母公司控制的各个子公司之间);
2.合营企业;
3.联营企业;
4.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5.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在具体运用关联方关系判断标准时,应当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三)关联方关系的披露要求
1.当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和被控制关系时,无论关联方之间有无交易,均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资料: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其中,“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是指工商登记时注明的企业经济性质或企业类型,如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类型。
2.当存在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在没有发生交易的情况下,可以不披露关联方关系;在发生交易时,应当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其中,“关联方关系的性质”指关联方与本企业的关系,即关联方为本企业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主要投资者个人或关键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等。
(四)关联方交易概念
关联方交易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的类型主要有:
1.购买或销售商品;
2.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3.提供或接受劳务;
4.代理;
5.租赁;
6.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提供的贷款或权益性资金);
7.担保和抵押;
8.管理方面的合同;
9.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10.许可协议;
11.关键管理人员报酬;
12.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应收款项划转或转让、企业合并等。
(五)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
1.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则分别情况处理。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的或几乎没有影响的,可以不予披露;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影响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属于重大交易(主要指交易金额较大,如销售给关联方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本企业销售收入10%及以上),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
2.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包括: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
3.不需要披露的关联方交易。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披露已包含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以及在与合并会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会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
第十七章 预算会计
[基本要求]
(一)掌握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的核算
(二)掌握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内容
(三)掌握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的构成
(四)了解预算会计的构成
(五)了解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构成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第二节 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
一、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特点
(一)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不作为存货入账。对于盘盈存货,冲减当期支出,对于盘亏和毁损的存货,列入当期支出。
(二)在核算对外投资时,对于增加的对外投资,应同时增加投资基金,对于减少的对外投资,应同时减少投资基金。以购买债券的形式对外投资,在债券持有期间,不预计利息收入;实际取得利息收入时,作为其他收入。
(三)在核算固定资产时,一般情况下,对于增加的固定资产,应同时增加固定基金,对于减少的固定资产,应同时减少固定基金。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对外转让取得的收入,应增加修购基金,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应冲减修购基金。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有其特殊性,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应一次摊销,计入事业支出;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
二、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特点
(一)代收的各种款项,如代收的预算资金、代收的预算外资金,在实际收到但尚未上缴时,应作为负债入账。
(二)借入款项,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其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第三节 事业单位净资产
一、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概念
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
二、基金
(一)事业基金的概念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分为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内容。
(二)固定基金的概念
固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因购入、自制、调入、融资租入、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
(三)专用基金的概念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三、结余
事业结余,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结余,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即,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四、结余分配
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结余,按规定可进行分配。
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按规定提取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第四节 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
一、事业单位收入的构成
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
二、事业单位支出的构成
事业单位支出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及销售税金。
第五节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一、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大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
二、事业单位收支表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指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入、支出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收入支出表的项目,按收入、支出的构成及其分配情况分项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