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会计职称 > 考试大纲

2006年中级《经济法》考试大纲(二)

时间:2005-12-25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中级职称】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赶快报名吧!

(四)合营企业出资额的转让

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资时,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并报审批机构批准,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合营一方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资时,合营他方有优先购买权。

三、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一)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

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二)合营企业的组织机构

1.董事会。董事会是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合营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董事会由董事长、副董事长及董事组成。董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合营各方协商确定或者由董事会选举产生。董事长是合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由合营各方按照分配的名额委派。董事会行使合营企业章程规定的各项职权。合营企业章程的修改、中止和解散、注册资本的增加和减少、合并和分立,必须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

2.经营管理机构。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工作。

四、合营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

合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机构,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并报当地财政、税务机关备案。合营企业应当向合营各方、当地税务机关和财政部门报送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

合营企业设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负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

合营企业的税后利润中可向出资人分配的利润,按照合营企业各方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合营企业以前年度尚未分配的利润,可并入本年度的可分配利润中进行分配。合营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未弥补前,不得分配利润。

合营各方的出资证明书、合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合营企业清算的会计报表,应当经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和出具证明方为有效。

五、合营企业的合营期限

合营企业如属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约定合营期限的行业,合营各方应当在合营合同中约定合营企业的合营期限。其他行业的合营各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合营期限,也可以不约定合营期限。

约定合营期限的合营企业,经合营各方同意,审批机关批准,可以延长合营期限。

第二节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律制度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简称合作企业)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依照中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经中国政府批准,设在中国境内的由双方通过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企业。

二、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合作条件

(一)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

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为设立合作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合作各方认缴的出资额之和。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在合作期限内不得减少;但因投资总额和生产经营规模等变化确需减少的,须经审查批准机关批准。

合作企业的投资总额为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生产经营规模需要投入的资金总和。

合作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参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合作企业的投资和合作条件

1.合作各方的出资方式。合作各方向合作企业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方式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实物或者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权利。

2.合作各方的出资比例。在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中,外国合作者的投资一般不低于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25%.

3.合作各方的出资期限。合作各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

4.合作各方的出资转让。合作各方之间相互转让或者合作一方向合作他方以外的他人转让属于其在合作企业合同中全部或者部分权利的,须经合作他方同意,并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

三、合作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一)合作企业的组织形式

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其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合作各方的关系是一种合伙关系。

(二)合作企业的组织机构

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一般设立董事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一般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是合作企业的权力机构,按照合作企业章程的规定,决定合作企业的重大问题。

合作企业章程的修改、注册资本的增加或减少、资产抵押、解散、合并、分立和变更组织形式等,必须由出席董事会会议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会议的董事或者委员一致通过方可作出决议。

合作企业设总经理1人,负责合作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对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

四、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合作企业的收益分配

合作企业的中外合作者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采用分配利润、分配产品或者其他方式分配收益。

(二)合作企业外国合作者的投资回收

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限届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可以申请先行回收其投资。

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应符合相应法定条件。

五、合作企业的期限

合作企业的期限由中外合作者协商,在合作企业合同中订明。

合作企业期限届满,经合作各方协商同意,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合作企业可以延长合作期限。

第三节 外资企业法律制度

一、外资企业的概念

外资企业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经中国政府批准,设在中国境内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二、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和外国投资者的出资

(一)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

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为外国投资者认缴的全部出资额。

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参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外资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减少、转让,以及将其财产或者权益对外抵押、转让,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二)外国投资者的出资

1.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方式。外国投资者可以用可自由兑换的外币出资,也可以用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作价出资。经审批机关批准,外国投资者也可以用其从中国境内兴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出资。

2.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期限。外国投资者缴付出资的期限应当在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和外资企业章程中载明。外国投资者可以分期缴付出资,但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年缴清;其中第一期出资不得少于外国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的15%,并应当在外资企业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90天内缴清。外国投资者未依法缴付各期出资的,外资企业批准证书自动失效。

三、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和财务会计管理

(一)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

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可以为其他责任形式。

(二)外资企业的组织机构

外资企业的组织机构可以由外国投资者自行决定设置。

外资企业应根据其组织形式设立董事会并推选出董事长。董事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三)外资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

外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并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报当地财政、税务机关备案。

外资企业以往会计年度的亏损未弥补前不得分配利润。

外资企业以往会计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与本会计年度可供分配的利润一并分配。

外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和清算会计报表,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税务机关,并报审批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四、外资企业的期限

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由外国投资者在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书中拟订,经审批机关批准。

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从其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

第五章 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破产界限

(二)掌握债权人会议的组成与召集、职权与决议

(三)掌握破产宣告及法律效力、清算组与破产财产

(四)掌握破产债权、破产财产的处置与分配

(五)熟悉和解整顿的提出、和解协议及其效力

(六)熟悉别除权、抵销权和撤销权

(七)熟悉和解整顿的进行与终结、破产程序的终结

(八)了解破产申请的提出、破产申请的受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破产申请的提出与受理

一、破产界限

破产是指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主持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的法律制度。

破产界限的法律标准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债务人停止支付到期债务并呈连续状况,如无相反证据,可推定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破产法》对企业由债权人申请破产,不予宣告破产的情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企业由债权人申请破产,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整顿并已经企业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的,中止破产程序。

二、破产申请的提出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和债务人均有权提出破产申请。破产申请应以书面形式向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债权人或者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有关证据材料。

三、破产申请的受理

(一)破产开始的程序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人提出的破产申请后,应当依照破产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人民法院在受理破产案件10日内通知债务人和发布公告。

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债务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交债务清册、会计报表等有关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通知已知的债权人。债权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债权人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放弃债权,在破产程序中不再予以清偿。

(二)破产保全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立即通知债务人停止清偿债务;通知债务人的开户银行停止办理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结算业务;向破产企业全体职工发布公告,要求他们保护好企业财产。

(三)破产开始的效力

1.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由债权人凭生效的法律文书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统一依破产程序公平受偿。

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禁止债务人对部分债权人的非常清偿行为。

3.被申请破产的债务人为他人担任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不因保证人被宣告破产而免除。

第二节 债权人会议

一、债权人会议的组成与召集

债权人会议由全体债权人组成。债权人会议成员依法享有表决权。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从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中指定。

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必须列席债权人会议,并有义务回答债权人的询问。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由人民法院召集并主持;以后的债权人会议由债权人会议主席主持,并报告人民法院。

二、债权人会议的职权与决议

债权人会议行使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

债权人会议的决议,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通过,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必须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半数以上;但是通过和解协议草案的决议,必须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2/3以上。债权人会议的决议对全体债权人均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享有的优先受偿权,不受债权人会议的决议约束。

第三节 和解与整顿制度

一、和解整顿的提出

企业由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3个月内,被申请破产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申请对该企业进行整顿,整顿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

整顿申请提出后,债务人企业应当向债权人会议提交和解协议草案。

二、和解协议及其效力

债权人会议应对和解协议进行审查和表决。

债权人会议表决否决和解协议时,应通知人民法院并请求其依法宣告债务人破产。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和解协议时,应报人民法院审查认可并公告。和解协议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1)和解协议成立前的债权人只能按照和解协议的规定接受清偿,但和解协议成立后的债权人不受协议约束。(2)债务人只能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不得给个别债权人以特殊利益。(3)和解协议对债务人的保证人或连带债务人无效。(4)和解协议无强制执行效力。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