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会计职称 > 考试大纲

2005年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大纲(一)

时间:2004-12-24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中级职称】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赶快报名吧!

定性预测法是指利用直观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资金需要量作出预测。

(二)比率预测法

比率预测法是依据有关财务比率与资金需要量之间的关系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常用的比率预测法是销售额比率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随销售变化的资产(变动资产);B为随销售变化的负债(变动负债);S1为基期销售额;S2为预测期销售额;ΔS为销售的变动额;P为销售净利率;E为收益留存比率;为单位销售额所需的资产数量,即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为单位销售额所产生的自然负债数量,即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三)资金习性预测法

资金习性预测法是根据资金习性预测未来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所谓资金习性,是指资金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资金习性可将资金分为不变资金、变动资金和半变动资金。

资金习性预测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资金占用总额同产销量的关系来预测资金需要量;另一种是采用先分项后汇总的方式预测资金需要量。

设产销量为自变量x,资金占用量为因变量y,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y=a+bx

式中:a为不变资金,b为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其数值可采用高低点法或回归直线法求得。

高低点法的计算公式为:

 

a=最高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高销售收入

或:a =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低销售收入

回归直线法的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yi为第i期的资金占用量;xi为第i期的产销量。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一、吸收直接投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包括: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和吸收个人投资。

(二)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方式主要包括:以现金出资、以实物出资、以工业产权出资和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等。

(三)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二、发行普通股

(一)股票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1.股票的含义与特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股票作为一种筹资工具,具有法定性、收益性、风险性、参与性、无限期性、可转让性和价格波动性等特点。

2.股票的分类

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可将股票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按股票票面是否记名,可将股票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按股票票面有无金额,可将股票分为有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按股票发行时间的先后,可将股票分为始发股和新发股;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区,可将股票分为A股、B股、H股和N股等。

(二)股票价值、股票价格与股价指数

1.股票价值

股票的价值有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和市场价值。

2.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股票价格就是股票交易价格。广义的股票价格则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两种形式。股票交易价格具有事先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性特点。

3.股价指数

股价指数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他是用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并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股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简单算术平均法、综合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综合法等。

(三)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包括:

(1)公司管理权,包括投票权、查账权和阻止越权经营的权利;

(2)分享盈余权;

(3)出让股份权;

(4)优先认股权;

(5)剩余财产要求权。

(四)股票发行

1.股票发行条件

股票发行分为新设发行、改组发行和增资发行等形式。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的发行条件。

2.股票发行程序

股票发行的基本程序如下:作出新股发行决议;做好新股发行准备;提出发行股票申请;提交有关机构审核;签署股票承销协议;公布招股说明书;按规定程序招股;认股人缴纳股款;向认股人交割股票等。

3.股票发行价格

股票的发行价格有等价、时价和中间价。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不准折价发行。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市盈率法、净资产倍率法、竞价确定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等。

(五)股票上市

股票上市指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经批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

公司股票上市的好处主要有:

(1)有助于改善财务状况;

(2)便于利用股票收购其他公司;

(3)利用股票市场客观评价企业;

(4)利用股票可激励职员;

(5)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顾客。

公司股票上市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1)使公司失去隐私权;

(2)限制经理人员操作的自由度;

(3)公开上市需要很高的费用。

(六)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1)没有固定利息负担;

(2)没有固定到期日,也不用偿还;

(3)筹资风险小;

(4)能提高公司的信誉;

(5)筹资限制少。

缺点:

(1)资金成本较高;

(2)容易分散控制权。

三、发行优先股

(一)优先股的性质

优先股是一种特别股票,它虽然属于自有资金但却兼有债券的某些性质。

(二)发行优先股的动机

企业发行优先股的动机包括:防止股权分散化;调剂现金余缺;改善资本结构;维持举债能力。

(三)优先股的种类

按不同标准,可对优先股作不同分类。

1.按股利能否累积,可分为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

累积优先股是指在任何营业年度内未支付的股利可累积起来,由以后营业年度的盈利-

起支付的优先股股票。一般而言,一个公司只有把所欠的优先股股利全部支付以后,才能支付普通股股利。

非累积优先股是仅按当年利润分取股利。如果本年度的盈利不足以支付全部优先股股利,对所积欠的部分,公司不予累积计算,优先股股东也不能要求公司在以后年度中予以补发。

2.按是否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可分位可转换优先股与不可转换优先股

可转换优先股是股东可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把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股票。转换的比例是事先确

定的,其数值大小取决于优先股与普通股的现行价格。

不可转换优先股是指不能转换成普通股的股票。不可转换优先股只能获得固定股利报酬,而不能获得

转换收益。

3.按能否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可分为参与优先股和非参与优先股

参与优先股是指不仅能取得固定股利,还有权与普通股一同参与利润分配的股票。根据参与利润分配

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全部参与分配的优先股和部分参与分配的优先股。前者表现为优先股股东有权与普通股股东共同等额分享本期剩余利润,后者则表现为优先股股东有权按规定额度与普通股股东共同参与利润分配,超过规定额度部分的利润,归普通股股东所有。

非参与优先股是指不能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只能取得固定股利的优先股。

4.按是否有赎回优先股票的权利,可分为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

可赎回优先股又称为可收回优先股,是指股份公司可以按一定价格收回的优先股票。在发行这种股票时,一般都附有收回条款,并规定了赎回该股票的价格。此价格一般略高于股票的面值。至于是否收回,在什么时候收回,则由发行股票的公司来决定。

不可赎回优先股是指不能收回的优先股股票。因为优先股都有固定股利,所以,不可赎回优先股一经发行,便会成为一项永久性的财务负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优先股均是可赎回优先股。

(四)优先股的权利

优先股股东的权利包括:优先分配股利权;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部分管理权。

(五)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没有固定到日期,不用偿还本金;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有利于提高公司信誉。

缺点:筹资成本高;筹资限制多;财务负担重。

四、发行认股权证

(一)认股权证的含义与特点

认股权证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能够按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认股权证的特点:

(1)认股权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手段,对于公司发行新债券或优先股股票具有促销作用。

(2)持有人在认股之前,既不拥有债权也不拥有股权,只拥有股票认购权。

(3)用认股权证购买普通股票,其价格一般低于市价。

(二)认股权证的种类

1.按允许购买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认股权证与短期认股权证。

2.按认股权证的发行方式不同,分为单独发行认股权证与附带发行认股权证。

(三)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

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包括:

(1)认购数量;

(2)认购价格;

(3)认购期限;

(4)赎回条款。

(四)认股权证的价值

认股权证的价值有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之分。其理论价值可用下式计算:

认股权证理论价值=(普通股市场价格-普通股认购价格)×认股权证换股比率

影响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主要因素有:

(1)换股比率;

(2)普通股市价;

(3)执行价格;

(4)剩余有效期间。

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是认股权证在证券市场上的市场价格或售价。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大于理论价值的部分称为超理论价值的溢价。

(五)认股权证的作用

1.为公司筹集额外现金。

2.促进其他筹资方式的运用。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负债资金的筹集主要包括向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利用商业信用和杠杆收购等。

一、向银行借款

(一)银行借款的分类

按不同标准可将银行借款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借款;信用借款、担保借款和票据贴现;政策性银行借款和商业银行借款。

(二)银行借款筹资的程序

银行借款筹资的一般程序是:企业提出借款申请,填写《借款申请书》;银行审查借款申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取得贷款;企业还本付息。

(三)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

银行发放贷款时,往往涉及以下信用条款:

1.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亦即贷款限额,是借款人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允许借款人借款的最高限额。如借款人超过规定限额继续向银行借款,银行则停止办理。此外,如果企业信誉恶化,即使银行曾经同意按信贷额提供贷款,企业也可能因银行终止放贷而得不到借款。

2.周转信贷协定

周转信贷协定是银行从法律上承诺向企业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业享用周转协定,通常要对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的一定百分比(通常为10%~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损失;但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4.借款抵押

银行向财务风险较大、信誉不好的企业发放贷款,往往需要有抵押品担保,以减少自己蒙受损失的风险。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股票、债券以及房屋等。银行接受抵押品后,将根据抵押品的账面价值决定贷款金额,一般为抵押品账面价值的30%至50%.这一比率的高低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和银行的风险偏好。抵押借款的资金成本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这是因为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非抵押贷款,而将抵押贷款视为一种风险贷款,因而收取较高的利息;此外,银行管理抵押贷款比管理非抵押贷款更为困难,为此往往另外收取手续费。企业取得抵押借款还会限制其抵押财产的使用和将来的借款能力。

5.偿还条件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