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会计职称 > 考试大纲

2005年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大纲(一)

时间:2004-12-24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中级职称】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赶快报名吧!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第二节 风险分析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第四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第一节 资金成本

第二节 杠杆原理

第三节 资金结构

第五章 投资概述

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第二节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六章 项目投资

第一节 项目投资概述

第二节 现金流量及其计算

第三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第四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第七章 证券投资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节 债券投资

第三节 股票投资

第四节 基金投资

第八章 营运资金

第一节 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现金

第三节 应收账款

第四节 存货

第九章 利润分配

第一节 利润分配概述

第二节 股利政策

第三节 利润分配程序与方案

第四节 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十章 财务预算

第一节 财务预算的含义与体系

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

第十一章 财务控制

第一节 财务控制的含义与体系

第二节 财务控制的要素与方式

第三节 责任中心

第四节 责任预算、责任报告与业绩考核

第五节 责任结算与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掌握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的含义与类型;

(三)掌握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

(四)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五)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

(六)了解财务管理的环节。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

(二)投资活动,企业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前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和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后者仅指对外投资。

(三)资金营运活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付活动。

(四)分配活动,广义的分配是指企业对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

三、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5)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强制和无偿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念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

三、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方面的法规和税收法规。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

税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征纳关系及其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计税依据、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法律责任等。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四、金融环境

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率四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金融工具按其期限不同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前者主要有商业票据、国库券(国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后者主要是股票和债券等。

(三)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含义与要素

金融市场是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外汇和金融衍生品买卖,以及同业之间进行货币借贷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要素主要有:市场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和组织形式。

2.金融市场的分类

(1)按期限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按证券交易的方式和次数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即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或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四)利率

1.利率的类型

利率也称利息率,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2)按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关系,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按利率形成机制不同,分为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

2.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

利率通常由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和风险收益率三部分构成。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是指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不断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补偿其购买力损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风险收益率包括违约风险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其中,违约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流动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期限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债期长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要达到的目的。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三种: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目标的主要缺点有:

(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4)可能导致短期行为。

(二)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净利润与资本额的比率。每股利润是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这一目标的优点是便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之间的比较。其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这一目标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4)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东则希望经营者以较小的享受成本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解聘、接收、激励等措施。

解聘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最大,就解聘经营者。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激励是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激励有两种基本方式:

(1)股票选择权方式。它是允许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股票的价格越高于固定价格时,经营者所得的报酬就越多。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大的股票涨价益处,就必然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

(2)绩效股形式。它是公司运用每股利润、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将部分丧失原先持有绩效股.这种方式使经营者不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且为了使每股市价最大化,也采取各种措施使股票市价稳定上升。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约定的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

(2)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

限制性借债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仅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

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按照财务管理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三、财务预算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