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会计实务 > 财务报表

多次交易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

时间:2011-04-18  来源:  编辑:  打印

【会计】会计从业课程(三门)+无纸化考试+出纳/会计实务操作课程
辅导紧跟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一网打尽。边学边练,全真模拟考场检验学习效果。
【会计实务操作】会计/税务实务操作实训辅导课程!
全面掌握会计、出纳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报税程序及注意事项,掌握具体办税流程。
  

非同一控制下,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其会计处理关键有三步。 

第一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1.合并前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其账面余额一般无需调整。 

2.合并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将其账面价值恢复至取得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相应调整留存收益。 
第二步:比较每一单项交易时的成本与交易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每一单项交易应予确认的商誉或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第三步:对于被购买方在购买日与交易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应享有的部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调整所有者权益项目。 

其中,属于原取得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增加的资产价值量,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调整留存收益,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增加了第四步会计处理:

(一)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案例一:合并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多次合并。 

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以货币资金700万元取得了B公司30%的所有者权益,B公司在该日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2200万元。假设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A公司和B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A、B公司不受同一企业控制。 

2010年1月1日,B公司除一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外,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万元,账面价值为2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10年1月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分别为股本1000万元、资本公积400万元、盈余公积76万元、未分配利润648万元。 

B公司于2010年度实现净利润160万元,没有支付股利,没有发生资本公积变动的业务。 

2011年1月1日,A公司以货币资金1000万元进一步取得B公司40%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取得了控制权。B公司在该日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2380万元。 

2011年1月1日,B公司除一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外,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8万元,账面价值为18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9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11年1月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分别为股本1000万元、资本公积460万元、盈余公积92万元、未分配利润828万元。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下同): 

1.(1)2010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700 

  贷:银行存款 700 

(2)2010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46.8 {[160-(60-20)÷10]×30%} 

  贷:投资收益 46.8 

(3)2011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2.A公司对B公司追加投资后,对原持股比例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借:盈余公积 4.68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2.12 

  贷:长期股权投资 46.8 

3.A公司对B公司投资形成的商誉的价值 

原持有30%股份应确定的商誉=700-30%×2200=40(万元); 

进一步取得的40%股份应确定的商誉=1000-40%×2380=48(万元); 

A公司对B公司投资形成的商誉=40+48=88(万元)。 

4.对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 

借:固定资产 60 

  贷:资本公积 60 

5.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 46.8 

  贷:盈余公积 4.68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2.12 

借:长期股权投资 7.2[(2380-2200)×30%-46.8] 

  贷:资本公积 7.2 

6.合并日与投资有关的抵消分录 

借:股本 1000 

  资本公积 460 

  盈余公积 92 

  未分配利润 828 

  商誉 88 

  贷:长期股权投资 1754 (700+1000+46.8+7.2) 

    少数股东权益 714 [(1000+460+92+828)×30%]。 

7.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规定,原持有30%股权在购买日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380×30%=714(万元),持有30%股权账面价值为746.8万元,差额32.8万元应计入当期损益。 

案例二:合并前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多次合并。 

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以10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的股份,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000万元。甲公司未以任何方式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另支付5000万元取得乙公司50%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500万元。乙公司2009年实现的留存收益为300万元,未进行利润分配。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0 

  贷:银行存款等 1000 

2.购买日2010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3.合并时点应确认的商誉 

原持有10%股份应确认的商誉=1000-9000×10%=100(万元); 

进一步取得50%股份应确认的商誉=5000-9500×50%=250(万元);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100+250=350(万元)。 

4.净资产公允价值资产增值的处理 

原持有10%股份在购买日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9500×10%=950(万元)。 

原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9000×10%=900(万元); 

两者之间差额50万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属于被投资企业在投资以后实现留存收益的部分30万元(300×10%),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剩余部分20万元调整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 

  贷:盈余公积 3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 

    资本公积 20 

5.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规定,原持有10%股权在购买日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9500×10%=950(万元),持有10%股权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差额50万元应计入当期损益。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