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审计师 > 复习指导

2013年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笔记:第三章

时间:2013-09-05  来源:中华会计考试网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辅导】中级审计师考试辅导 基础班+习题班+冲刺班=300元
辅导紧跟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一网打尽。边学边练,全真模拟考场检验学习效果。

(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相关概念:

法定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基础货币包括居民持有的现金、商业银行自己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另一部分称作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所创造的货币。

2.政策使用:

(1)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会增加,而用于放贷的资金相应减少,实际上就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特点: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各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和利润,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并不经常使用。

(三)再贴现政策

1.概念

再贴现即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2.政策内容:

(1)再贴现率的调整:着眼短期,随时调低或调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着眼长期,对要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规定,改变资金流向。

3.操作方式:

(1)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导致商业银行借款数量增加,由此使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增加,投资扩大。——扩张性货币政策下,降低再贴现率。

(2)在经济高涨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则会导致完全相反的效果。——紧缩性货币政策下,提高再贴现率。

4.政策效果: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告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5.缺陷:只能产生间接的效果;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不宜随时变动,伸缩性差;对商业银行缺乏强制性影响。

(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适时地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

2.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最高限(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拒绝再贴现或惩罚性利率)等。

3.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通告、指示或面谈)、窗口指导(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