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高级会计师 > 政策解析

2005年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五)

时间:2005-07-26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高会】2018年新课已开通 早报早学 全程名师指导 热报中!
高级会计实务: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答辩技巧及评审指导,论文写作指导 全方位指导,使您顺利通过评审。赶紧报名吧!

有形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无形资产+待摊费用)

(2)产权比率。

它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称资本负债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俩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代,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 已获利息倍数。

又称利息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越高。

(3) 长期资产适合率。

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同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之和的比率。该比率从企业资源配置结构方面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从维护企业财务结构稳定和长期安全性角度出发,该指标数值较高比较好,但过高也会带来融资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该指标究竟多高合适,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参照行业平均水平确定。

(三)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1. 基本评价指标。

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固定资产周转指标、总资产周转指标三项。基本评论指标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率=(资产平均余额*计算天数)/周转额

2. 具体评价指标。

(1) 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①  应收账款。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达率指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用公式表示即: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

②  存货。反映企业存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指标和存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成本同平均存货的比值;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速度指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用公式表示即:

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较快,周转额较大,资金占用水平较低。存货周转天数指标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

③  流动资产。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不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是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360/主营业务收入净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较好。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

(2) 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用公式表示即: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3) 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企业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是用以综合评价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总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总资产利用效果越好。

(四)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1. 主营业务利润率。

它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该指标表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情况,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2. 成本费用利润率。

它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从企业支出方面补充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

成本费用利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3.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取得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4.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收益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该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

5.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是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或已交的各项税款、附加及福利等。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占用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大。

6. 社会积累率。

社会积累率是指企业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同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值。

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越大。

(五) 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

1. 销售(营业)增长率。

销售(营业)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同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本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100%

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销售(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

2. 总资产增长率。

它是企业本期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期总资产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发展潜力越大;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发展速度下降,发展能力减弱。

3. 固定资产成新率。

它是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所拥有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的指标。

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100%

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更新速度越快,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4.3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它表明企业利润连续3年的增长情况与效益稳定的程度。

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抗风险和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六) 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与应用

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叛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在该体系中,自有资金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体系的核心。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

自有资金利润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1 /(1-资产负债率)

2. 沃尔评分法。

(1)沃尔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

(2) 国有竞争性工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① 基本指标的评价。

② 修正系数的计算

③ 修理后得分的计算。

④ 定性指标的计分方法。

⑤ 综合评价的积分方法和最终评价结果的分级。

2. 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分析。

(1) 市盈率(倍数)。

它是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

高盈利(倍数)=每股市价/每股盈利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市场对企业的未来前景越看好;但同时也表明该种股票投资的风险越大。

(2) 股利收益率。

它是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普通股每股市价的比率。

股利收益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投资价值越大。

(3) 市净率(倍数)。

它是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普通股每股净资产的倍数。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质量越好,企业的发展潜力越大;但该比率过高,可能表明股票的投资风险过大。

(七)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1. 财务危机及其表现。

财务危机是指由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而产生的、将会危及企业自下而上的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危机的警报系统,及早发现财务危机,预防或避免可能发生的失败。

企业的财务危机通常既有外部征兆又有财务征兆。

外部征兆如企业的交易记录恶化,过度依赖借款或关联交易,过度规模扩张,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公告迟缓等。

企业财务危机在财务上的表现主要有: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销售额非正常下降;现金大幅度下降而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一些比率出现异常(如资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资本经常收益率和销售经常收益率大幅度下降或变为负数,经常收益增长率小于1并逐年下降,利息占销售净额的比率接近或超过6%,资产负债率大幅度上升,权益与负债比率大幅度下降,长期资产适合率降至100%以下,流动比率降至150%以下,经营债务率接近或超过4倍等)。

2.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模型。

(1) 单变量预警分析。它是指运用某个单一财务比率的走势来预测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状况。预测财务危机的比率主要有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等。

运用上述比率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局限性有:一是尽管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危机之中,但不能判别企业是否可能破产,以及预测何时破产;二是单变量比率分析的结论可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三是当企业出现财务困难时,管理当局往往会采用粉饰财务报表的方法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使财务危机的预警失去作用。

(2) 多变量预警分析。多变量预警分析是从整个企业角度,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来检查其财务状况有无呈现不稳定的现象,进而预测其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纽约大学埃特曼(Altman)教授所创建的Z值(Z-score)模型。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