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会计职称 > 试题中心

2005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财务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时间:2005-11-12  来源: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中级职称】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赶快报名吧!

42.为了划定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使不应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必须进行责任转账。 (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责任转账的目的是为了划清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使不应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教材P486)

试题点评:网校练习中心第十一章中有类似题目。

43.市盈率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它反映投资者愿意对公司每股净利润支付的价格。 (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它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投资者愿意对公司每股净利润支付的价格。(教材P523)

试题点评:在网校考试中心第六套模拟题中涉及到了这个知识点。

44.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项目,企业应主动采取合资、联营和联合开发等措施,以规避风险。 (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规避风险的例子包括: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新产品在试制阶段发现诸多问题而果断停止试制。合资、联营和联合开发等属于转移风险的措施。(教材P54~55)

试题点评:在网校练习中心第二章中考查了类似的题目。

45.杠杆收购筹资会使筹资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有所降低。   (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杠杆收购筹资的一个特点是财务杠杆比率高。(教材P123)

试题点评:在网校考试中心第三套中考查了这个知识点。

46.从成熟的证券市场来看,企业筹资的优序模式首先是内部筹资,其次是增发股票,发行债券和可转换债券,最后是银行借款。     (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从成熟的证券市场来看,企业筹资的优序模式首先是内部筹资,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教材P162)

四、计算题

1、某企业拟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于2006年1月1日从租赁公司租入一台设备,设备款为50000元,租期为5年,到期后设备归企业所有。双方商定,如果采取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付款,则折现率为16%;如果采取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付款,则折现率为14%.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

部分资金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t        10%   14%    16%

(F/A, ,4)   4.6410  4.9211  5.0665

(P/A,, 4)   3.1699  2.9137  2.7982

(F/A,, 5)   6.1051  6.6101  6.8771

(P/A,, 5)   3.7908  3.4331  3.2743

(F/A,, 6)   7.7156  8.5355  8.9775

(P/A,, 6)   4.3533  3.8887  3.6847

要求:

(1) 计算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每年等额租金额。

(2) 计算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

(3) 计算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每年等额租金额。

(4) 计算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

(5) 比较上述两种租金支付方式下的终值大小,说明哪种租金支付方式对企业更为有利。

(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1)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每年等额租金额=50000/(P/A,16%,5)=15270(元)

(2)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15270×(F/A,10%,5)=93225(元)

(3)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每年等额租金额=50000/[(P/A,14%,4)+1]=12776(元)

(4)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12776×(F/A,10%,5)×(1+10%)=85799(元)

(5)因为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小于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所以应当选择先付等额租金支付方式。

试题点评:在网校考试中心第七套模拟题计算题中有非常类似的题目。

2.某公司拟进行股票投资,计划购买A、B、C三种股票,并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投资组合。

已知三种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1.5、1.0和0.5,它们在甲种投资组合下的投资比重为50%、30%和20%;乙种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为3.4%.同期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2%,无风险收益率为8%.

要求:

(1)根据A、B、C股票的β系数,分别评价这三种股票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而言的投资风险大小。

(2)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A股票的必要收益率。

(3)计算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风险收益率。

(4)计算乙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必要收益率。

(5)比较甲乙两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评价它们的投资风险大小。

 参考答案:

(1)A股票的β系数为1.5,B股票的β系数为1.0,C股票的β系数为0.5,所以A股票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的投资风险大于B股票,B股票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的投资风险大于C股票。

(2)A股票的必要收益率=8%+1.5×(12%-8%)=14%

(3)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1.5×50%+1.0×30%+0.5×20%=1.15

甲种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1.15×(12%-8%)=4.6%

(4)乙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3.4%/(12%-8%)=0.85

乙种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8%+3.4%=11.4%

(5)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大于乙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说明甲的投资风险大于乙的投资风险。

试题点评:在网校考试中心的第一套模拟题中涉及到了这个知识点。

3.某企业预测2005年度销售收入净额为4500万元,现销与赊销比例为1:4,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为60天,变动成本率为50%,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一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

(1)计算2005年度赊销额。

(2)计算2005年度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

(3)计算2005年度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额。

(4)计算2005年度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额。

(5)若2005年应收账款需要控制在400万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应调整为多少天?

 参考答案:

(1)现销与赊销比例为1:4,所以现销额=赊销额/4,即赊销额+赊销额/4=4500,所以赊销额=3600(万元)

(2)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3600/360×60=600(万元)

(3)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额=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600×50%=300(万元)

(4)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300×10%=30(万元)

(5)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3600/360×平均收账天数=400,

所以平均收账天数=40(天)。

试题点评:在网校考试中心的第二套模拟题中涉及到了这个知识点。

4.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1日,2003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55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50万元(所提盈余公积均已指定用途)。2004年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不考虑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因素)。2005年计划增加投资,所需资金为700万元。假定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自有资金占60%,借人资金占40%.

要求:

(1)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计算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和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

(2)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 3)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和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

(4)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支付政策,计算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和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5)假定公司2005年面临着从外部筹资的困难,只能从内部筹资,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在此情况下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参考答案:

(1)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700×60%=420(万元)

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700×40%=280(万元)

(2)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净利润-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

=900-420=480(万元)

(3)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上年分配的现金股利=550(万元)

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900-550=350(万元)

2005年投资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700-350=350(万元)

(4)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550/1000×100%=55%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55%×900=495(万元)

(5)因为公司只能从内部筹资,所以05年的投资需要从04年的净利润中留存700万元,所以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900-700=200(万元)

试题点评:在最后的语音串讲中强调了这个知识点。

五、综合题

1、某企业 2004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4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产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期末数

货币资金       300      应付账款        300

应收账款净额     900      应付票据        600

存货         1800     长期借款        2700

固定资产净值     2100     实收资本        1200

无形资产       300      留存收益        600

资产总计       54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5400

该企业200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6000万元,主营业务净利率为10%,净利润的50%分配给投资者。预计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比上年增长25%,为此需要增加固定资产200万元,增加无形资 产100万元,根据有关情况分析,企业流动资产项目和流动负债项目将随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例增减。

假定该企业2005年的主营业务净利率和利润分配政策与上年保持一致,该年度长期借款不发生变化;2005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和无形资产合计为2700万 元。2005年企业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由投资者增加投入解决。

要求:

(1)计算2005年需要增加的营运资金额。

(2)预测2005年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额(不考虑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因素;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均已有指定用途)。

(3)预测2005年末的流动资产额、流动负债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4)预测2005年的速动比率和产权比率。

(5)预测200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和总资产周转次数。

(6)预测200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

(7)预测2005年的资本积累率和总资产增长率。

 参考答案:

(1)变动资产销售百分比=(300+900+1800)/6000=50%

变动负债销售百分比=(300+600)/6000=15%

2005年需要增加的营运资金额=6000×25%×(50%-15%)=525(万元)

(2)2005年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额=525+200+100-6000×(1+25%)×10%×(1-50%)=450(万元)

(3)2005年末的流动资产=(300+900+1800)×(1+25%)=3750(万元)

2005年末的流动资负债=(300+600)×(1+25%)=1125(万元)

2005年末的资产总额=5400+200+100+(300+900+1800)×25%=6450(万元)

(上式中“200+100”是指长期资产的增加额:“(300+900+1800)×25%”是指流动资产的增加额)

因为题目中说明企业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由投资者增加投入解决,所以长期负债不变,即2005年末的负债总额=2700+1125=3825(万元)

2005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6450-3825=2625(万元)

(4)05年的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300+900)×(1+25%)/[(300+600)×(1+25%)]×100%=133.33%

05年的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3825/2625×100%=145.71%

(5)05年初的流动资产=300+900+1800=3000(万元)

0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6000×(1+25%)/[(3000+3750)/2]=2.22(次)

05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6000×(1+25%)/[(5400+6450)/2]=1.27(次)

(6)200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6000×(1+25%)×10%/[(1200+600+2625)/2]×100%=33.90%

(7)2005年的资本积累率=(2625-1800)/1800×100%=45.83%

2005年的总资产增长率=(6450-5400)/5400×100%=19.44%

试题点评:在网校考试中心的第七套模拟题中有非常类似的题目(计算题第三题)

某企业准备投资一个完整工业建设项目,所在的行业基准折现率(资金成本率)为10%,分别有A、B、C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1)A方案的有关资料如下:

金额单位:元

计算期   0    1    2    3    4    5    6   合计

净现金流量 -60000  0   30000  30000  20000  20000  30000   

折现的净
  现金流量  -60000  0   24792  22539  13660  12418  16935  30344

已知A方案的投资于建设期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1年,该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为6967元。

(2)B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8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净现值为50000元,年等额净回收额为9370元。

(3)C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2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净现值为70000元。

要求:

(1)计算或指出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②净现值。

(2)评价A、B、C三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3)计算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4)按计算期统一法的最短计算期法计算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分别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最短计算期法作出投资决策(已知最短计算期为6年,A、C方案调整后净现值分别为30344元和44755元)。

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t        6      8    12

10%的年金现值系数  4.3553    -    -

10%的回收系数    0.2296  0.1874   0.1468

 参考答案:

(1)①因为A方案第三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30000+30000+0-60000=0,所以该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 ②净现值=折现的净现金流量之和=30344(元);

(2)对于A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3年=6/2,所以该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B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小于8/2,所以该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C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大于12/2,所以该方案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

(3)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净现值×(A/P,10%,12)=70000×0.1468=10276(元)

(4)三个方案的最短计算期为6年,所以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年等额回收额×(P/A,10%,6)=9370×4.3553=40809(元)

(5)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A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6967(元)

B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9370(元)

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10276(元)

因为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最短计算期法:

A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30344(元)

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0809(元)

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4755(元)

因为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试题点评:在网校考试中心的第七套模拟题中涉及到了这个知识点。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