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会计职称 > 备考经验

2011《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七章知识点总结一

时间:2011-04-21  来源: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中级职称】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赶快报名吧!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一)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纳的会计政策,通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其需要披露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1)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

(2)存货的计价。

(3)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4)无形资产的确认。

(5)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6)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8)收入的确认。

(9)借款费用的处理。

(10)外币折算。

(11)合并政策。

(二)会计政策变更

1.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①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②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2)两种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

① 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经营租赁改为融资租赁

② 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某工业企业第一次签订建造合同。

金额较小的周转材料由分次摊销改为一次摊销。

【考题解析·判断题】(2009年)初次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初次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3.会计政策变更的主要情形

(1)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2)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坏账核算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4)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5)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由不计提减值准备改为计提减值准备;

(6)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

A.存货跌价准备由按单项存货计提变更为按存货类别计提

B.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变更为加权平均法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选项A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考题解析·多项选择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

A.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由生产总量法改为年限平均法

B.因执行新会计准则将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方法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D.因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1.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不切实可行的判断

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采取所有合理的方法后,仍然不能获得采用某项规定所必需的相关信息,而导致无法采用该项规定,则该项规定在此时是不切实可行的。

2.追溯调整法

(1)追溯调整法的概念

追溯调整法-→是指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即,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2)追溯调整法会计处理步骤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步骤:

① 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② 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税前差异);

③ 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注意两点:

①这里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是指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而不是对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②不是任何一项会计政策变更都会影响所得税费用。要根据政策变更的影响金额的性质作出判断,其中:

④计算税后差异

⑤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2)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编制调整分录)

在编制调整分录时,“累积影响数”直接记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注意:会计政策变更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调整)

“所得税影响额”则肯定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因为该项目的金额实质上就是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

“税前差异”则要根据不同政策变更确定用什么账户。

根据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表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①调整累积影响数: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累积影响数)

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影响额)

贷:有关科目等科目

或:借:有关科目等科目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递延所得税负债

②调整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作与上面相反的分录。

3)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调整变更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根据编制的调整分录调整即可。

调整变更当年利润表中的上年数(只需调整变更年度上一年的影响数)

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相关项目的金额

2.未来适用法(了解)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如存货发出的计价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上一页]          [下一页] 

点击进入《中级会计实务》学习指导专区>>>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