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中级审计师 > 复习指导

2010审计师辅导:审计证据一

时间:2010-08-27  来源: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辅导】中级审计师考试辅导 基础班+习题班+冲刺班=300元
辅导紧跟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一网打尽。边学边练,全真模拟考场检验学习效果。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作用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取得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针对审计项目确立审计目标,然后围绕审计目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以审计证据证实审计目标,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

1.审计证据是评价审计事项的事实根据。

2.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一)审计证据按其形式不同分类

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可以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视听或电子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和环境证据。

1.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有价证券和现金等。实物证据是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取得的,用以确定实物资产的存在性。

2.书面证据

书面证据往往是审计证据中的主要部分,数量多、来源广。

3.口头证据

在取得口头证据时,应将其转换成书面记录,并取得提供证据者的签字盖章。一般情况下,口头证据需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

4.视听或电子证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此类证据将成为经常运用的审计证据。

5.鉴定和勘验证据

鉴定和勘验证据是指因特殊需要审计机关指派或聘请专门人员对某些审计事项进行鉴定而产生的证据。这种证据实际上是书面证据的特殊形式。

6.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一般不作为主要证据,但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事项所处的环境。

(二)审计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分类

审计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分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1.亲历证据

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工作时亲眼目击、亲自参加或亲自动手取得的证据。例如,审计人员监督财产物资盘点。

2.内部证据

例如,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其他单位填制的书面资料,如其他单位填制的发票、收据、对账单等。

3.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指审计人员从其他单位取得的证明审计事项的凭证、账目、报表、合同、文件的摘录等。

(三)审计证据按其相互关系分类

证实某一审计目标需要一系列的证据,按这些证据间的关系可将证据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1.基本证据

基本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有重的、直接证明作用的审计证据。基本证据与所要证实的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2.辅助证据

辅助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具有间接证明作用、能支持基本证据证明力的证据。环境证据通常作为辅助证据。

基本证据是证实审计事项的直接证据,因此,取得基本证据最为重要。但是要获取充分、可靠的证据体系,单靠基本证据是不够的。

[下一页]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