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经济师 > 考试大纲

2011年中级经济师《邮电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时间:2011-10-21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精品班】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 当期考试不过,下期学费减半!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全程立体化教学,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名师课程,随意选听。

邮政实物传递网是由邮政营业、投递局所及设施、邮件处理中心和邮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起来的,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遵循一定运行规则传递邮件的网路系统;目前我国实物网实行的是邮区中心局体制,并以此为基础组成分层次的邮政网,实行三级管理;各级邮政实物传递网的组织工作。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存储信息的智能网络,它由物理网络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邮政综合网的组网原则;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广域网的各级节点的构成。各层网络的构成;邮政综合网应用系统具有全部邮政业务功能,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分为邮务类、金融类、电子商务类、经营管理类和速递物流类;建立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保持综合网运转的稳定性。

邮政金融计算机网是在综合网通信平台和公用电信网的基础上,由邮政金融业务专用的终端和各级业务处理中心组成的专用业务网络,拥有两级处理中心;业务主要包括全网性基本业务和区域性中间业务。

(二)邮政通信三流合一及未来发展趋势

邮政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围绕着贯穿邮政业务的三条主线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进行,针对这三条主线,中国邮政拥有相应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金融计算机网和邮政实物传递网三大支撑网络,依托行业优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使邮政业务步人信息化、网络化时代。

(三)邮政通信业务管理

邮政业务体系包括邮务类业务、速递物流类业务、邮政金融类业务三大板块;邮务类业务主要包括函件、包裹、电子信函、机要通信、报刊发行、集邮和代办信息业务;速递物流类业务和邮政金融类业务属于竞争激烈的业务。

邮政物流基本业务根据用户需求可分为一体化物流业务和环节性物流业务,结合邮政开展物流业务的优势,邮政介入物流服务,应采取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电子邮政是指在邮政实物传递网、邮政综合网和邮政金融网“三网”的基础上,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向社会提供的新型邮政服务;电子邮政系统分为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二三层框架结构;根据我国的情况,电子邮政具体包含传统业务电子化和邮政电子商务新业务两部分,形成五类具体业务

邮政通信服务水平的管理具体包括服务网点、经办业务种类和对外营业时间、服务方式、通邮条件和投递深度、邮件传递频次和时限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七、通信成本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成本的一般概念,通信行业研究成本的不同角度,通信业常用到的成本概念和内容、通信企业成本特点、通信成本测算的目的、通信成本测算的途径和通信企业常用的成本测算方法,并能够应用相关成本概念和测算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通信成本概述

成本的一般概念;通信行业研究成本的不同角度;会计成本、经济成本、工程成本的含义和内容;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差别;流量敏感成本、流量不敏感成本、增量成本和长期增量成本的含义;通信业务成本、接人成本、网元成本的概念;通信接入成本包括的内容,网元成本的作用,非绑定网络元素概念和划分非绑定网络元素的原因。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租用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概念。

(二)通信企业成本特点

通信企业成本特点主要体现在没有原材料耗费项目,固定成本比重相对较大,单项业务成本核算困难,服务区域及用户密度对成本影响大。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结合这些特点分析通信企业运营中成本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通信成本的测算

通信成本测算的目的;通信成本测算的三种途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标杆法或从外向内;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通信企业成本测算的主要方法包括完全分摊成本法和长期增量成本法;国际上常用的完全分摊成本法(FDc)的基本原理:FDc法中公共成本分摊的三种标准以及分摊系数、完全分摊成本的计算公式,运用这些公式处理实际问题;FDc法的优缺点。

长期增量成本法与完全分摊成本法的主要差别;测算长期量成本时的基本假定;长期增量成本法在运用中的局限性;成本代理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八、通信资费理论及定价实践

考试目的 .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通信资费、通信资费体系及分类,电信业务资费结构和邮政业务资费结构理论,通信总体业务资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交叉补贴和资费再平衡的含义和原因,通信资费定价主体及定价目标,通信企业定价、政府定价和资费管制的影响因素,最优定价和次优定价,政府管制定价的两种方法,通信企业定价的三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应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通信企业的实际定价问题。

考试内容

(一)通信资费理论基础

通信资费、通信资费体系的概念;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通信资费体系中包含的内容。

(二)通信资费结构理论

通信资费结构的概念,单项业务资费结构和总体业务资费结构的含义;电信业务资费结构中线性资费和非线性资费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具体内容;邮政业务资费结构的两种主要方式:均一资费制和递进邮资制的具体内容。

通信总体业务资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交叉补贴的概念,历史上通信业允许交叉补贴存在的原因,当前交叉补贴对市场竞争的危害以及WT0《基础电信协议》中针对交叉补贴问题的规定:“资费再平衡”的原因和具体内容。

(三)通信资费水平的确定

通信企业定价目标和政府对通信企业定价干预的目的;通信企业定价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利润)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市场竞争因素、法律和政策因素等;政府定价和实费管制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品和市场结构因素、分配公正因素和信息约束因素。

在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竞争性企业按照边际成本定价,是实现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优定价方法;电信企业无法实现最优定价的原因;成本分摊定价_平均成本定价和拉姆塞定价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政府管制定价的两种方法,A—J效应的含义以及产生的原因。

通信企业可以运用的三种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中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利润定价法和边际贡献定价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需求导向定价法中购买者理解价值定价法和需求差别定价法的内容;竞争导向定价法中跟随定价法和主动定价法的特点。

九、通信业投资与融资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通信业投资的基本理论,通信业的融资方式,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通信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对通信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试内容

(一)通信业投资理论

投资的概念,投资的四大要素,包括投资主体、投资客体、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投资的分类方法,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概念及区别,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的概念及区别;通信业投资的特点。

(二)通信业融资理论与实务

融资的概念,融资方式的分类,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权益性融资方式和债务性融资方式;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我国通信业融资的发展情况。

(三)通信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投资效益的实质,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及衡量尺度,资金时间价值的复利转换公式。

通信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的分类,静态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指标的区别,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静态投资回收期等静态指标的含义与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等动态指标的含义、计算及评价标准,净现值、净现值率和内部收益率等指标间的区别和联系。

十、通信服务营销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通信服务的特点,通信服务的特殊性给通信服务营销工作带来的挑战,通信服务市场细分、目标选择和市场定位,通信服务营销组合的特殊性,通信服务质量的特点,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并能够运用服务营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通信服务营销概述

服务与通信服务的含义,通信服务的特点,通信服务的特殊性给通信服务营销带来的挑战。

(二)通信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的概念,通信市场细分的依据;目标市场的含义、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市场定位的含义和市场定位的策略。

(三)通信服务营销组合

7P服务营销组合的含义,服务营销三角形;通信服务产品的整体概念,品牌的含义,品牌与商标的关系,品牌的评价;通信服务定价的特殊性;通信服务渠道的含义、功能和分类,各类通信渠道的特点及优劣势;通信服务促销的含义,促销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服务利润链的构成以及服务企业、员工、客户与利润的关系,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关系营销策略,客户忠诚管理;服务过程的含义,服务蓝图的概念、构成和作用;服务有形展示的含义,服务有形展示的类型,服务有形展示的作用。

(四)通信服务质量管理

通信服务质量的含义和特点,服务质量评价的5个标准,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模型,服务质量差距管理模型。

十一、通信顶目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通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项目管理相关概念、主要内容及常用方法,通信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通信项目管理。

考试内容

(一)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的定义,项目的特征,包括项目具有一个独特目的,临时性,需要使用各种不同领域的资源,要有一个发起人并具有不确定性等属性;项目生命周期的内容及特征;项目的利益相关者;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的内容,包括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项目收尾;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即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

(二)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项目综合管理的概念,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内容,WBS的含义及作用,创建WBS的主要方法;项目时间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时间管理中的活动排序,项目网络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绘制网络图的基本原则;甘特图方法的作用与特点,关键路径法的主要内容,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结束时间、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总时差及自由时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缩短项目进度的枝术。

活动历时估算主要有专家判断、类比估计及概率时间估计法。概率时间估计法的应用,乐观时间、悲观时间和最可能时间的含义;期望工期、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据此估计项目完成时间的计算方法。

项目费用管理的主要内容,成本估算的几个主要方法及各自的特点;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挣值法的内容及应用,计划值、实际成本和挣值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成本偏差、进度偏差、成本执行指数和进度执行指数的含义及应用。

项目质量管理及其内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内容。

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及其内容。

(三)项目管理在通信业的应用

通信项目管理的特点,通信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十二、邮政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际国内邮政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邮政业现行相关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修订过程及内容,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依法经营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国际邮政法律规范

国际邮政法律规范,主要指万国邮政联盟的相关法律法规;各国邮政立法涉及的核心内容;各国关于邮政运营者的法律地位的相关规定;普遍服务制度和邮政专营制度的法律意义及其内容。

(二)我国邮政立法概况

我国1986年《邮政法》强调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修订前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修订《邮政法》的重要意义;《邮政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三)现行《邮政法》主要内容

《邮政法》概述。

《邮政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邮政法》的主要法律制度。包括:(1)邮政普遍服务法律制度;(2)邮政设施管理法律制度;(3)邮政资费管理法律制度;(4)邮政安全法律制度;(5)快递管理法律制度;(6)邮政监督法律制度;(7)损失赔偿法律制度;(8)法律责任制度。

十三、电信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国际国内电信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基本的法律制度,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依法经营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