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经济师 > 考试大纲

2006年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初级)

时间:2006-07-04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精品班】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 当期考试不过,下期学费减半!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全程立体化教学,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名师课程,随意选听。

掌握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概念,熟悉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目的;了解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其他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了解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类型和方法体系,了解四种类型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特点,了解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技术方法、效果以及优缺点。

(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程序

掌握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四个核心操作程序,以及每个程序的主要工作任务、目标和工作方法;掌握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三种类型的需求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及其主要任务和技术要点;了解长期培训开发计划和短期培训开发计划的制定步骤和方法;掌握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实施的步骤,了解评价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效果的标准、时机和方法;掌握如何对培训开发进行监督和改进。

第三部分 劳动力市场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考察考生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原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情况;考察考生对与就业和失业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情况;考察考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对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市场行为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劳动力市场概论

熟悉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几种分类方法,掌握劳动力市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熟悉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劳动合同与一般经济合同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掌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及其基本功能,掌握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掌握运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的基本技巧。

(二)劳动力市场运行

了解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概念,熟悉派生需求的基本原理,掌握派生需求特点对劳动力需求所产生的影响;熟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熟悉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掌握工资率变化的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掌握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了解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联合作用方式及其作用结果;熟悉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掌握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及其含义,掌握工资率变化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劳动力供给的作用后果;了解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含义,熟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图形表述,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工资率与均衡就业量的形成过程。

(三)就业与失业

熟悉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三个必要条件,熟悉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者的定义,掌握我国目前适用的就业人员统计办法;熟悉失业的基本概念,了解市场经济国家关于失业的定义,掌握我国目前适用的失业人员统计办法;掌握失业的几种基本类型以及相应地减少失业的主要对策。

第十二章 工资原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于与工资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考察考生能否对工资水平、工资差别以及工资形式的内容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考察考生能否用一些基本的工资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许多工资现象;考察考生能否分析不同的工资形式、工资构成对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不同影响及其利弊。

考试内容

(一)工资水平

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决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工资率、工资收入、劳动报酬和收入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竞争性经济中工资水平决定的基本经济学原理,熟悉确定工资水平的实际因素,熟悉确定工资上限和下限的影响因素,了解同工同酬原则。

(二)工资差别

熟悉工资差别的基本概念,掌握工资差别形成的本质原因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熟悉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工资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了解工会对工资差别的影响;掌握不同职业之间形成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掌握补偿性工资差别、技能性或竞争性工资差别以及垄断性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了解关于工资差别的规范分析原则。

(三)工资形式

了解工资形式的基本概念,熟悉工资形式的两种基本类型;掌握基本工资和福利的定义及其区别与联系;掌握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定义、适用情况和优缺点,掌握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结合的基本原因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熟悉工资形式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掌握效率工资理论及其成本和收益含义;掌握几种基本福利项目,了解福利支付对企业和员工的不同影响,熟悉福利支付对企业雇用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掌握利润分享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 劳动和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第十三章 劳动法概述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劳动关系等劳动法基本内容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了解劳动法的含义,掌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熟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了解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

(二)劳动关系

掌握劳动关系的含义和基本内容;熟悉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熟悉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掌握劳动关系双方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并能联系有关法律条款进行案例分析。

(三)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熟悉劳动法律的表现形式;能联系劳动法的基本规定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第十四章 就业与职业培训政策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掌握我国就业方针、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有关法律规定,熟悉特殊群体就业的有关法律规定,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考试内容

(一)促进就业政策

理解并掌握我国就业方针的含义及其内容;熟悉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职责,以及针对特殊就业群体的促进就业措施;掌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特殊群体的就业权利,以及未成年人劳动就业保护的法律规定。

(二)职业介绍

熟悉职业介绍的概念、机构、作用;掌握职业介绍的内容和程序。

(三)职业培训

掌握职业培训的概念、机构、主要形式;掌握企业职工培训的含义、内容及其法律规定。

(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掌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第十五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劳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劳动合同生效的条件,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劳动合同的订立形式和内容,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等内容的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程度,以及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检验考生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集体合同的概念和内容,集体合同的订立及生效的程序,集体合同的效力等方面内容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劳动合同概述

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劳动合同的内容;掌握劳动合同有效、无效的条件及其法律效力的确认方式和处理形式。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与终止

掌握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基本要求;掌握劳动合同变更的含义、情形;掌握劳动合同解除的含义、种类、条件和经济补偿的规定;掌握劳动合同续订、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三)集体合同

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内容及其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掌握集体合同的主体、订立的原则、订立的程序等有关法律规定。

第十六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基本制度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标准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划分以及有关法律规定的掌握程度,对休息休假制度,以及对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形式、程序、限制以及经济补偿的有关法律规定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工作时间

掌握工作时间的概念;熟悉我国现行的有关标准工时制度、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法律规定;掌握工作时间的适用情况。

(二)休息休假

掌握休息休假的概念、种类及其法律规定;掌握法定节假日、年休假及探亲假的法律规定。

(三)延长工作时间

掌握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掌握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条件;掌握延长工作时间的报酬标准及其法律规定。

(四)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标准的法律责任

掌握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标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章 工资收入分配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现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对违反工资支付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一)工资的概念及构成形式

掌握工资的概念、构成形式及工资收入分配的法律原则。

(二)工资支付 ,

掌握工资支付的内容、形式、支付项目及法律规定;掌握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的特殊规定。

(三)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掌握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概念、内容,掌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熟悉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和管理体制。

(四)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法律责任 .

掌握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内容,并能联系实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析案例。

第十八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法律规定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案例分析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掌握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概念及具体法律规定的内容;掌握女职工禁止从事劳动的范围和“四期”保护的具体规定。

(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掌握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规定;掌握未成年工禁止从事劳动的范围。

(三)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法律责任

掌握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法律责任,并能以此分析具体案例。

第十九章 劳动争议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劳动争议的基本范畴、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程序等内容的熟悉、掌握程度,并考核考生处理劳动争议的实际能力。析。

考试内容

(一)劳动争议的基本概念

掌握劳动争议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受案范围

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受案范围。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了解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设置,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并能进行案例分析。

第二十章 社会保险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社会保险的概念、性质、特征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补充保险的法律、政策规定的熟悉、掌握程度,并检验考生对社会保险案例的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

(一)社会保险概述

了解社会保险的概念、性质、立法概况;掌握参加社会保险的办理程序、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式。

(二)基本养老保险

掌握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劳动者退休年龄及办理退休的程序、养老金的支付方式;熟悉养老金的调整机制、机关和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制度的国家有关规定。

(三)基本医疗保险

掌握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模式、覆盖范围、医疗保险费的缴纳、支付标准;熟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

(四)失业保险

掌握失业保险的含义、覆盖范围、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失业保险待遇的内容及其法律、政策规定。

(五)工伤保险

掌握工伤保险的概念、范围和原则;掌握工伤保险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的规定;了解工伤保险制度的其他内容。

(六)生育保险

熟悉生育保险的概念、范围、生育保险待遇支付;了解现行生育保险的法律、政策规定。

(七)企业年金

熟悉企业年金的含义、建立企业年金的原则;了解现行的企业年金的主要政策。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