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经济师 > 备考经验

2013中级金融专业复习笔记:汇率

时间:2013-01-04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精品班】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 当期考试不过,下期学费减半!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全程立体化教学,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名师课程,随意选听。

一、概念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兑换或折算的比率,也称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所表示的价格。

二、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就叫应付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如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19.05即1美元兑119.05日元。

2、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欧元兑美元汇率为0.9705即1欧元兑0.9705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上升,即外汇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

三、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元却保持长期的强势,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也是许多专业人士正在研讨的课题。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降低。

(3)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汇率降低。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2]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7) 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各国汇率政策的影响。

四、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确定与变动的基本模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包括中心汇率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机制和方式等。

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是指各国货币受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幅度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历史上曾经出现两种固定汇率制度——国际金本位制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是指没有汇率平价和波动幅度的约束,市场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1)根据官方是否于预,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2)根据汇率浮动是否结成国际联合,浮动汇率制分为单独浮动与联合浮动

2.盯住汇率制

盯住汇率制是指一国单方面将本币与某一关键货币或某一篮子货币挂钩,与之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平价,而本币对其他外币的汇率则随所盯住货币对其他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3.国际货币基金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划分

(1)货币局制。官方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本币与某一关键货币保持按固定汇率,同时对本币发行作特殊限制,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中国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就是一种货币局制。

(2)传统的盯住汇率制。官方将本币实际或公开地按照固定汇率盯住一种主要国际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

(3)水平区间内盯住汇率制。它类似于传统的盯住汇率制,不同的是汇率波动幅度大于±1%。

(4)爬行盯住汇率制。官方按照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根据若干量化指标的变动,定期小幅度调整汇率。

(5)爬行区间盯住汇率制。它是水平区间内的盯住汇率制与爬行盯住汇率制的结合,与爬行盯住汇率制不同的是汇率波动的幅度要大。

(6)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官方在不特别指明或事先承诺汇率目标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变动。

(7)单独浮动。汇率由市场决定,官方即使干预外汇市场,目的也只是缩小汇率的波动幅度,防止汇率过度波动,而不是确立一个汇率水平。

4.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经济论”认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受经济因素决定。这些因素是: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依附论”认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对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联系的特征。

5.人民币汇率制度

(1)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形成,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4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采用会员制、实行撮合成交、集中清算制度,并体现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以调节市场供求,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五年多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略有上升,全面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取消了外汇留成制度,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

(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制度。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