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经济师 > 备考经验

2011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与统计数据

时间:2011-06-09  来源: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精品班】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 当期考试不过,下期学费减半!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全程立体化教学,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名师课程,随意选听。

2011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与统计数据,统计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

2.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总称。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

3.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例题】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

A统计工作 B 统计数据 C统计调查 D 统计学 E 统计监督

统计尺度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的标准分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一)定类尺度

1、含义: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或分组,各类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平等而且互相排斥的。

2、特点:

(1)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2)定类尺度作为代码的数值不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不可以区分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运算。

(3)对定类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计算每一类或组中各元素或个体出现的频数。

(二)、定序尺度:

1、定序尺度的含义:定序尺度是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

2、定序尺度的特点:

(1)定序尺度可以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注意教材举的例子。

(2)定序尺度比定类尺度精确一些,但只是测度了类别之间的顺序,而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精确差值。

(3)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三)定距尺度

1、定距尺度含义: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2、定距尺度特点:

(1)定距尺度不但可以用数字表示现象各类别的不同和顺序大小的差异,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

(2)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数据必须以定距尺度计量,例如产品产量、人口数、国内生产总值等

(3)结果可以进行加减。

(四)定比尺度:

1、定比尺度的含义: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比较基数,然后将两种相关的数加以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

2、定比尺度的特点:

(1)反映现象的结构、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

(2)定比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一)统计数据的不同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处理和分析。例如对于品质数据通常可以计算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

(二)变量的含义及其类型

1.变量的概念:统计中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

2.变量的类型:变量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分类变量——由分类数据来记录。如性别

顺序变量——由顺序数据来记录。如产品等级。

数值型变量——由数值型数据来记录,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零件尺寸、年龄、时间。

数值型变量根据其取值的不同,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1)离散变量可以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数位断开,可以一一列举。如企业数、产品数量。

(2)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多个值,其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如年龄、温度、零件尺寸。

「例题:2005、2004年多选题」连续变量具有( )的特点。

A.可以取无穷多个值

B.取值连续不断

C.只可以取有限个值

D.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

E.取值不能一一列举

(一)统计指标的含义

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

一是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

二是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按照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一)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

直接来源有两个渠道:

一是专门组织的调查——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主要渠道;

二是科学试验——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渠道。

统计调查是第一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方式。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是:

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二)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第二手统计数据来源

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在我国公开出版或报道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另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历史文献,网络等也是获得第二手数据的重要渠道。

利用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用价值。

2.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

3.注意弥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检查。

4.引用统计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的来源,既方便他人查找核对,也是尊重他人或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的要求。

「例题:2007年多选题」使用第二手统计数据,必须注意( )。

A.引用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来源

B.要评估第二手统计数据的可用价值

C.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

D.对不完整的历史数据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设法进行适当的补充

E.不能纠正存在问题的历史数据

「例题:2005年单选题」从使用者角度看,从( )中取得的统计数据是第二手统计数据。

A.经济普查

B.农产量抽样调查

C.《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D.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报表

统计数据误差通常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登记性误差——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从理论上讲,登记性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1)调查者造成的误差:调查方案中有关的规定或解释不明确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等

(2)被调查者造成的:因人为因素干扰形成的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这种误差在统计调查中应予以特别重视。

2、代表性误差——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

产生原因:

(1)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2)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3)样本容量不足等;

「例题:2005年单选题」抽样时,由于样本容量不足造成的误差与因为( )造成的误差,都属于代表性误差。

A.被调查者有意虚报

B.数据汇总错误

C.填报错误

D.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例题:2008年多选题」代表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B、有意虚报、瞒报

C、抄录错误

D、样本容量不足

E、样本结构与总体存在差异

(二)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及检查

(1)精度

(2)准确性

(3)关联性

(4)及时性

(5)一致性

(6)最低成本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