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经济师 > 备考经验

2011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金融监管理论资料

时间:2011-06-09  来源: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精品班】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 当期考试不过,下期学费减半!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全程立体化教学,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名师课程,随意选听。

2011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考试预习:金融监管理论资料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

1、金融监管的定义:金融监管或称金融监督管理,是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为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一系列行为。

2、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三大特性有关。

(1)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即银行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为储蓄者提供短期资产和流动性,把储蓄集合起来,再根据投资者的需要提供期限相对较长的负债和资金。

(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费用。

(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例题6:课后题第11题】金融监管首先是从银行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一些特性有关,包括( )

A银行提供资金中介功能

B 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

C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D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E银行具有流动性创造功能

3、金融监管的意义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1.公共利益论

(1)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2)观点: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2.保护债权论

观点: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监管。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3.金融风险控制论

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导致系统的内在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来源于: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4.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更强调安全与效率并重,同时对跨国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和国际监管协调更加重视。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