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经济师 > 备考经验

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复习笔记(六)

时间:2005-08-30  来源: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精品班】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 当期考试不过,下期学费减半!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全程立体化教学,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名师课程,随意选听。

 六、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市场失灵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和作用机理,分析了市场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通过本章的考试,提高考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

考试内容

(一)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资源的最优配置

掌握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特征;熟悉市场机制运行的机理;掌握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熟悉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1.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含义: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竞争、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机制。

主要要素: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市场机制的功能:

(1) 形成价格的功能;

(2) 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3) 平衡供求关系的功能;

(4) 激励市场竞争主体的工程。

特征:

(1) 市场机制的运行来自市场主体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

(2) 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决策市由各个市场主体自主、分散地作出的;

(3) 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或资源的配置市自发地和自动地进行的;

(4)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而微观经济主体则主要通过价格信号调节自己的活动。

市场机制运行机理: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完全根据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市场竞争、供求变化所形成的价格信号进行自主、分散的决策,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运行。

2. 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如果居民何厂商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合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技术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标准: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也不使一个人的处境变坏。

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货或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条件:只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

(二)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掌握市场失灵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外部性的含义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掌握公共物品的含义、特征、类型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掌握垄断的含义、类型、原因及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熟悉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掌握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 市场失灵的原因

含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都不可能实现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情况的存在被称为市场失灵。

原因:

(1) 外部性或外部影响的存在;

外部性:在市场经济中,当经济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又不能使市场主体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予其他社会成员赔偿的时候,就会产生

“外部性”或“外部影响”。

“正外部性”:其他市场主体受益,自己却不能得到补偿;(外部经济)会使市场主体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最优水平;

“负外部性”:其他市场主体受损,却又不为此作出赔偿。(外部不经济)会使市场主体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水平,并给其他社会主体乃至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表明资源未实现最优配置,帕累托标准未实现。外部性的存在,与产权不明晰有关。

(2) 公共物品的生产;

含义:如果某种物品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也就是任何人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即为公共物品(如公路、广播、电视等)。如果某种产品既不具有竞争性,又不具有排他性,则可称之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治安等)

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因此,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能够起完全的调节作用。

(3) 垄断的存在;

含义:垄断是指一个或少数厂商对某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实行完全的或某种程度的控制。

原因:

①厂商实现了对某种产品生产所需的关键资源供给的控制,从而使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领域

②拥有了生产某种产品的专利权

③自然垄断。某些行业的技术条件决定了只有在产量很高或生产规模巨大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生产的规模效益。

④政府对某些行业实行准入制度。

⑤市场竞争本身的发展会导致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形成垄断。

垄断形成,市场竞争性减弱,使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受到限制。表现:

①垄断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量和价格,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②垄断厂商为获得最大利润,其产品的价格会高于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产量会低于竞争条件下的产量,意味着生产不足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③由于垄断利润的存在,是以消费者收益的相对减少为代价的,导致分配不公。

④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缺乏竞争的外部压力,其经济效益低于竞争条件下的经济效率。

(4) 信息的不对性和不完全性。

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双方的信息通常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不对称的信息导致在市场上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使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信息的不完全性会使生产者无法选择最优的资源并根据消费者偏好选择最优的市场,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2. 市场功能缺陷

(1) 收入分配方面(在资源采取市场培植方式的情况下,分配差距扩大是难免的)

(2) 市场机制调节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运行中的波动)

(3) 企业经济行为短期化

对于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制定微观经济政策加以克服;

对于市场功能缺陷,需要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节加以解决。

3. 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1) 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明晰产权)

(2) 公共物品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政府生产公共物品,数量采用非市场化的决策方式)

(3) 对垄断进行管制的微观经济政策(控制市场结构;管制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和数量;制定反垄断法和反托拉斯法)

(4) 信息服务的微观经济政策(消除市场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1][2][3][4][5][6][7][8]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