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经济师 > 备考经验

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财政(一)

时间:2005-08-30  来源:  编辑:  打印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精品班】2015年经济师考试辅导 当期考试不过,下期学费减半!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全程立体化教学,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名师课程,随意选听。

  第二部分 财政

一、财政职能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财政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检验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的关系、财政四大职能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对我国财政职能的分析认识能力,增强考生对国家财政分配活动的理解。

考试内容

(一)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熟悉市场经济的缺陷、熟悉市场与政府的分工,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市场机制缺陷表现:不完全竞争、无法充分就业、信息失灵造成生产过剩、外部经济的负面效应、不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难以兼顾公平和效率

原则: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起调节性作用

弥补市场失灵和满足社会公需是政府重要职能。财政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基本特征:

1.弥补市场失灵

2.为市场主体提供一致性服务

3.非营利性:财政收支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适合于在非盈利性领域中实现资源配置。如高速公路的修建,无偿财政投资和补贴方式

4.法制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掌握财政的各项职能的基本含义、范围和发挥职能的手段。

我国财政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调控、监督管理。

1. 资源配置职能

(1) 含义和形式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配置结构的不断优化组合,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具体地说,主要通过资产结构调整,促使最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合和企业组织结构形成,以科学合理地运用经济手段或组织方式使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资源配置的方式:从机制角度: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从市场主体:企业配置、个人配置、信用配置、财政配置。

现阶段,我国采取市场经济体制,市场配置是主导配置手段,市场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计划机制起调节性作用。

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分配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补充方式。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就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安排调整部分社会资源,弥补市场配置缺陷,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财政不仅直接影响部分资源配置,而且通过部分的资源分配影响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2) 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

财政资源配置范围:

1)市场配置失效而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外交、国防、教育、环保

2)对外部效应的干预。城市绿化、森林保护、控制环境污染

3)介入自然垄断行业。供水、供电、公共交通4)对短缺资源进行保护或调配。

(3) 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

财政分配通过财政收支活动进行,资源配置亦是如此。

手段:1)调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调节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

3)通过资金分配及相关政策制定来调节非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特别是按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非政府部门资金投向,鼓励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4)通过改进财政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即满足地方发展经济需求,又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所需财力,使资源的总体配置和区域配置相互衔接与协调

2.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职能含义

收入分配是财政被赋予的基本功能,使财政本质的集中体现。

有两层含义:

1)对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促进作用);

2)对已完成分配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实现收入公平(保障作用)。

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合理与否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要素价格之间对称与否。

(2)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

1)凡属市场分配范围,应由市场机制调节,财政部直接介入。(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租金收入、红利收入、股息收入等)

2)凡属财政分配范围,财政应尽力做到公平分配。(规范工资制度;财政集中分配社会保障资金)

(3)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税收、转移支付和公共支出。

税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转移支付:专项拨款、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支出。

3.经济调控职能

(1)经济调控职能的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的调整,对人们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发生影响,使社会失业率、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差额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经济调控职能的手段

1)改变政府采购数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使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减少采购,抑制经济过快增长;增加采购,刺激经济发展。)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数量。(经济繁荣时,减少支出;经济萧条时,提高补贴补助。)

3)调整税收。(经济萧条,减少税种降低税率;经济过热,提高税率增加税种。)

4.监督管理职能

财政在履行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调控职能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各方面活动进行综合反应和制约的职能。

1) 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的监测跟踪及时反馈信息,为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2) 通过建立健全财政、税收、财务和会计法规,对微观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管理,规范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环境;

3) 通过对国有资产营运的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

4) 通过对财政工作自身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财政分配效应。[1][2][3][4][5]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