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初级会计职称 > 试题中心

2015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模拟试卷六(4)

时间:2015-02-04  来源:中华会计考试网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初级职称】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 赶快报名吧!

二、多项选择题

9. 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不能申请仲裁解决的是()。

A.公司某职员与公司发生的劳动合同纠纷

B.甲、乙两企业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两人的遗产继承纠纷

D.对工商吊销营业执照不服而产生的纠纷

10. 根据规定,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 年的有()。

A.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B.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C.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D.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11. 甲地A 公司和乙地B 公司在丙地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B 公司在丁地向A公司交货。后B 公司未能按约履行合同,A 公司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规定,该案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甲地人民法院

B.乙地人民法院

C.丙地人民法院

D.丁地人民法院

12. 下列纠纷适用于《民事诉讼法》,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是()。

A.侵害名誉权纠纷

B.企业破产案件

C.劳动合同纠纷

D.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13.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有( )。

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

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人事决定

C.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

D.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

14. 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

A.仲裁不公开进行,诉讼一般应公开进行

B.仲裁不实行回避制度,诉讼则实行回避制度

C.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而诉讼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D.仲裁必须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才可进行,而诉讼只要有一方当事人起诉即可进行

15. 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1 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 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16.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责任的形式的是()。

A.赔偿损失

B.拘留

C.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部分

9.[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包括

(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行政争议

(3)劳动争议

(4)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0.[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货物买卖纠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

[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1.[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核特殊地域管辖的适用情形。根据规定,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本题应由乙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和丁地(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件具体有五类,ABCD均属于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

[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3.[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不能提出行政复议的情形包括

(1)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决定

(2)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

[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4.[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和诉讼的相关规定。B选项是错误的,应当仲裁和诉讼都实行回避制度。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5.[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选项A错误;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因此选项B错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因此选项D错误。

[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6.[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责任的形式。选项A属于民事责任。《会计法》规定的行政责任的形式有两种,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即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该题针对“法律责任的种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