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考网 > 初级会计职称 > 考试大纲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第七章

时间:2011-11-25  来源:中华财考网  编辑:  打印

中华会计网校首页
中华会计网校报名
【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初级职称】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高清课件-手机看课激扬上线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基础学习班 + 强化提高班 + 习题精讲班 + 冲刺串讲班。7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换课 赶快报名吧!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既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量增减变动的信息,也能为其提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结构

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企业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净利润;(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5)提取的盈余公积;(6)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矩阵的形式列示:一方面,列示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即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源对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另一方面,按照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即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库存股)列示交易或事项对所有者权益各部分的影响。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

所有者权益表变动表“上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内所列数字填列。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一致的,应对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金额”栏内。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库存股”、“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我国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如下表所示。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企04表

 

编制单位: 年度单位:元

项目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减:库存股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减:库存股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一、上年年末余额                         
加:会计政策变更                         
前期差错更正                         
二、本年年初余额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号填列                         
(一)净利润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2.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3.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4.其他                         
上述(一)和(二)小计                         
(三)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1.所有者投入资本                         
2.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3.其他                         
(四)分配利润                         
1.提取盈余公积                         
2.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3.其他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4.其他                         
四、本年年末余额                         

第六节 附 注

一、附注的作用

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通过附注与资产负债、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示项目的相互参照关系,以及对未能在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附注的主要内容

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按照如下顺序披露附注的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第七节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和综合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二、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

资产的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来表示。(1)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周转额与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2)周转期是周转次数的倒数与计算期天数的乘积,反映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周转期越短,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生产资料运营能力可以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总资产周转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本章下同)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其中:

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次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或销售成本,本章下同)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状况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平均存货余额=(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其中:

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变现的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表明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

流动资产周转期(周转次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2.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其中:

平均固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所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

固定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

3.总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其中: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总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较高。

分享到: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