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先听课、后付费”点击注册 享受长达七天的免费学习期! 无需立即付费,相应课程的听课权限已开通,可享受已制作完成章节的全部内容,满意后再付款! |
【辅导】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 基础班 + 习题班 + 冲刺班 = 400元 辅导紧跟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一网打尽。边学边练,全真模拟考场检验学习效果。 |
第三节 银行绩效评价
一、银行绩效评价与银行经营目标
1.银行绩效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银行绩效评价的目标,不仅仅是了解银行目前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银行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使银行持续获得成功。
2.银行经营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对于银行的经营目标,最为经常的表述是利润最大化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首先,利润是一个会计概念,利润额可能严重失真;其次,利润是一个事后评价指标;最后,利润总是与风险相对应的,利润最大化对应的可能就是风险最大化。
上述缺陷使利润最大化目标逐渐被股东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所替代。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要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更有前瞻性,也更加全面和客观。正因为如此,我国改制上市以后的银行均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核心经营目标。
3.银行经营“三性”的平衡
1995年颁布实施、2003年底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
(1)安全性目标
安全性目标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既要保障资金安全,又要管理好各种风险。
(2)流动性目标
流动性目标是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借入贷款、对外支付的需要,保证资金的正常流动。
银行的流动性问题更加突出,原因在于:
①流动性需求的频繁性
②流行性需求的不确定行
③流动性需求的刚性
流动性目标也可以说是包含在安全性目标之中。
(3)效益性目标
效益性目标是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效益性对银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股东要求
②抵御风险
③增强实力
④激励员工
(4)“三性”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三性”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为效益性与流动性、效益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先从资产结构来看,再从负债机构来看,效益性与流动性、效益性与安全性之间是对立的,但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通常是一致的。但安全性和流动性并不总是一致的。不过,与效益性和流动性(安全性)之间所存在的对立性矛盾不同,安全性和流动性一般不存在对立性。
从根本上说,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三性”是一致的。银行只有保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盈利目标的顺利实现,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效益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效益性是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最终目标和重要保证。
二、银行财务报表
1.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1)会计、会计要素与会计结果
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分类的特定概念,《企业会计准则》中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前三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要素,后三项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要素。会计结果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以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为依据,对企业已经发生的融资、投资、经营业务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提供给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政府部门等有关人员和机构,又称为对外报告会计或传统会计。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企业规划决策、经营管理需要,而收集、记录、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并主要呈报给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会计分支,一般不向企业外部提供,又称为对内报告会计。
(3)会计平衡法则
产生了复式记账法,最通用的是借贷记账方法。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的三部分满足如下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利润表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即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并满足如下基本等式:收入 - 成本费用=利润。
现金流量与利润表一样,也是一张动态报表,只不过它关注的是企业现金的流动状况,按照现金流动基础,真实地报告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